Thursday, November 13, 2008

禮運大同篇

禮運大同篇

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

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

鰥、寡、孤、獨、廢疾者皆有所養,男有分,女有歸。

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

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


Wednesday, November 12, 2008

本學期課程表

測試中。

殺身成仁, 舍生取義

最近讀聖經,一想到耶穌 ”殺身成仁, 舍生取義“,這句話,就一直浮現在腦海裡。

耶穌的見證

羅馬書 568

6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、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。 7義人死、是少有的、為仁人死、或者有敢作的。 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、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。9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、就更要藉著他免去 神的忿怒。

孔子的見證

殺身成仁 ﹝轉載自百度百科﹞

出 處:

先秦·孔子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

典 故:

  有一次,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說:“先生,您講的仁德、忠義都是極好的。人人相愛,以仁義待人,確實是一種美德。仁德我很想得到,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。假如仁德與生命兩者發生了沖突,該怎樣處理呢?” 孔子嚴肅地回答說:“這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?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,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,應該為了成全仁德,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。” 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,表示敬服。這時,孔子的學生子貢又 問 先生說:“仁德一定是很難得到的吧?我們應當怎樣去培養它呢?” 孔子回答說:“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。比如說,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,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。對于一個國家來說,應該選擇那些大夫中的賢者去敬奉他;對于 自己來說,就應該挑選那些士人當中的仁者交朋友。這樣,才會培養起仁德來。” 出處《論語·衛靈公》


孟子的見證

舍生取義轉載自百度百科﹞   

出 處:

  先秦·孟軻《孟子·告子上·魚我所欲也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”

原文:

  魚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

  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為苟得也;死亦我所惡,所惡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

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則凡可以得生者,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,則凡可以辟(通〝避〝,下同)患者,何不為也?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;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惡有甚于死者。非獨賢者由是心也,人皆有之,賢者勿喪耳。

  一簞食,一豆羹,得之則生,弗得則死。呼爾而與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爾而與之,乞人不屑也。

 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,萬鐘于我何加焉!為宮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識窮乏者得我與(通〝 歟〝)?鄉(通:向〝過去,從前,下同)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宮室之美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妻妾之奉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:是亦不可以已乎?此之謂失其本心。

翻譯

   魚是我所喜愛的,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,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,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。生命是我所喜愛的,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,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,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。生命是我所喜愛的,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,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;死亡是我所厭惡的,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,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。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,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,哪一樣不可以釆用呢?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,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,哪一樁不可以干呢?釆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,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釆用;釆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,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釆用。由此可見,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(那就是“義”);他們所厭惡的,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(那 就是“不義”)。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,人人都有,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。

  一碗飯,一碗湯,吃了就能活下去,不吃就會餓死。可是輕蔑地、呵叱着給別人吃,過路的飢民也不肯接受;用腳踢着(或踩過)給別人吃,乞丐也不願意接受。

  (可是有的人)見了“萬鐘”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。這樣,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?是為了住宅的華麗、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?先前(有人)寧肯死也不願接受,現在(有人)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;先前(有人)寧 肯死也不願接受,現在(有人)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;先前(有人)寧肯死也不願接受,現在(有人)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。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?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。